Opencv 立体网络摄像机的机械校准和微调

Opencv 立体网络摄像机的机械校准和微调,opencv,camera-calibration,stereoscopy,Opencv,Camera Calibration,Stereoscopy,有很多关于立体(计算机)视觉的读物。从这些阅读中得到的最值得注意的信息是,你几乎被OpenCV困住了。。。这绝对不是一件坏事 大多数文章都是关于通过OpenCV功能进行校准,以补偿劣质/廉价镜头 现在我更关心的是摄像机在底板上定位的机械校准。只有这么多,你可以通过校准补偿,这就是为什么我希望我的相机的定位接近完美 我在一个相隔10厘米的铝背板上拧2个Logitech 9000。我的目标是在2-40米范围内进行深度感知 我该如何检查摄像机的相对位置是否正确?我正在考虑将相机指向一个较大的距离(>5

有很多关于立体(计算机)视觉的读物。从这些阅读中得到的最值得注意的信息是,你几乎被OpenCV困住了。。。这绝对不是一件坏事

大多数文章都是关于通过OpenCV功能进行校准,以补偿劣质/廉价镜头

现在我更关心的是摄像机在底板上定位的机械校准。只有这么多,你可以通过校准补偿,这就是为什么我希望我的相机的定位接近完美

我在一个相隔10厘米的铝背板上拧2个Logitech 9000。我的目标是在2-40米范围内进行深度感知

我该如何检查摄像机的相对位置是否正确?我正在考虑将相机指向一个较大的距离(>500米),并确保相机的中心(像素)与场景的相同(部分)。这够了吗?我是否也应该注意角落里显示的内容,或者是稍后通过镜头校准完成的


另外,有一点相关:最终我需要画一张视差图。OpenCV上有无数使用“快”和“慢”算法的指南。我将使用'快速'的一个实时,这需要微调使用大量的参数。这是针对相机类型/镜头的一次性调整,还是应该针对每个(新)场景进行调整?如果是后者,它会使我的立体相机在实践中的用处大大降低。

旁注:如果你想在40米的范围内获得良好的精度,那么相机之间的距离应该大得多,比如30厘米。摄像机的分辨率、立体距离和精确度之间有直接关系。你有任何读数支持这一点吗?我读过的所有文章都谈到相机之间6-10cm的距离。这些文章应该为你提供精确的公式。我没有研究这个领域,但我记得和一个“立体声”的家伙讨论过。我可能会感到不安,但这是你应该学习的东西,而不是想当然